一个人不自律,就是一盘散沙,难以成塔,就是一锅温水,难以沸腾,就是一个泡沫,转眼破灭,就是一片浮云,随风飘散。
......................................................................................
“律”这个字左边是“彳”(chi)字,表示路口,右边是个“聿”(yu)字,表示毛笔。合起来看,我们就知道“律”字的本意是笔直的道路。后来,它被引申为规章、法度等意思。
学数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直线的距离最近。既然这是笔直的道路,那就是一条捷径了。人生苦短,如果能有一条捷径可走,那真是一件美事,令人喜出望外。可世间有没有这种捷径呢?有,就是自律。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压抑,有些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哮喘病就与压抑直接相关。此时,大家希望能够减减压,松弛松弛,甚至放浪形骸一下,不愿再听到“规矩”“条理”“准则”这些字眼,更不用说“自律”这种有点道貌岸然的东西了。
人生活在大自然当中,是大自然的产物,本该是自自然然、潇潇洒洒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总感觉有很多别扭的事情困扰于心,难以解脱。
到底是什么困住了我们呢?其实,不光是现代人有困扰,人类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烦恼,几乎每个时代的哲人、不同宗教的经典都是在讨论解除烦恼、让人精神快乐的方法。
比如,《金刚经》一开篇就是须菩提长老提出的人生问题:如何降伏其心。他说:“佛祖呀,我们的心里太乱,烦恼太多,请您给我们讲讲,怎么才能让悸动的心平静下来?”
禅宗的道信和尚也曾向他的师傅请教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可是,师傅反问他说:“谁缚汝?”(谁捆绑你了?)
道信说:“无人缚。”(没人绑我)
师傅笑了:“何更求解脱乎?”(既然没有人捆绑你,那还求什么解脱之法呢?)
绳索自身是没有固定用途的,用来渡河就是浮桥,用来爬山就是石阶,用来攻城就是云梯。如果缠在身上,它就是枷锁,就是索链,就是让人作茧自缚的东西。
对我们人来说,这根绳子就是观念。人都是活在观念当中的,有时,一个观念会让人恪守终生,尽管没人强迫他这么做,可是遵守的人把它当成了不能更改的信条。有的观念让人获益终生,有的却让人倒霉一辈子。比如,“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本是一句激励人的话,却把许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引进了监狱。再如,我家隔壁的大姐有句口头禅,叫“人怕活,活怕干”,这几个简简单单的字让她勤劳半生,幸福了一辈子。
这样的话还有很多,如“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等。这些“俗话”或“常言”本身都是一些观念,就像绳子一样,无所谓好坏,只是一时方便的工具。与我们的目标方向一致,它就是一艘快船;与我们的目标方向不一致,它就成了一处暗礁。
其实,真正让人感到迷惑的是貌似很有哲理,又似是而实非的理念。但是不管这些理念本身是否绝对正确,我们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社会会有诱惑与压力,我们又该如何辨清方向,才能乘风破浪,梦想成真呢?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律。
自律是什么?自律不是压抑情感,自律不是墨守成规,自律不是把自己装进套子。它是教我们学会排除纷扰、节省精力,心无旁骛地置心于一处。一个人的能量如果能够得到积聚,整体运行,就会像龙卷风一样,按照一定的轨迹旋转急行,无坚不摧。人怎样才能像龙卷风那般威猛无敌呢?就是身心要合一,也就是意形拳当中的一句心法口诀:“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
说到练武功,大家都崇尚“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可一个人要是真的一招都不会,那还真胜不了那有招的人。所谓“无招”,不是真没有招,而是有无数的招。这无数的招与心意相融合,就变成了一招,这一招就是“变招”,这一招就是“无招”。这高明的“无招”从何而来呢?就是通过自律。
一个人不自律,就是一盘散沙,难以成塔,就是一锅温水,难以沸腾,就是一个泡沫,转眼破灭,就是一片浮云,随风飘散。
养生就是养心,养心就是自律,就是心无旁骛,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