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鉴别体内湿气,授祛湿秘诀!

其他资源   2021-05-24 14:22   2444   0  

中医有“湿气为万恶之邪”的说法。现在的人,物质生活丰富,大鱼大肉吃得太多,再加上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又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体内容易积聚湿气。而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中医最怕湿邪。因此,祛湿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下,缙哥哥就来介绍几种鉴别和祛湿气的方法。

湿气与阳气的关系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聪明,他们从大自然中找出很多和人体对应的地方,他们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天人相应的思考体系,这个思路让我们处处受益。

那么,我们身体中的阳气和湿气是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和我们看到的天气一样,当雾气重的时候,遮住了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因此温度降低了。据说,当年火山喷发,烟雾布满天空,地面很久都见不到太阳光,温度变得很低,结果,恐龙倒霉了,似乎恐龙的消失与此有关,否则现在动物园里关的不应该是老虎而是恐龙。

那么,当太阳光充足的时候,也会把雾气给散去,比如到了中午的时候,一般雾气就散了,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出来。

我们的体内也是这样,水湿和阳气是互相影响的。在我们的体内,阳气就像是太阳,湿气就像是雾气。

有很多患者问我:“我到底是湿气重引起的阳虚呢?还是阳虚引起了湿气重呢?”

如果明白了大自然的状态,我们就明白我们体内的情况了,因为这两者是互相影响的。有的人,先伤了阳气,阳气不足,就像太阳下山了一样,会引起湿气泛滥;同样,如果湿气重了,就如同大雾天一样,也能遮蔽阳光,所以阳气也不足了。

我们体内,和大自然是对应的,我们的心属火,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如果湿气重,会严重地影响心阳。

脾属土,也就像大自然中的大地一样,如果湿气泛滥,那么脾阳也会被困住,这和发了洪水的大地一样,土到处都会是湿的,没有办法耕种。

还有就是肾了,这也像大自然一样,我们土地的下面,有地下水,再往下,还有一个火,我们都知道了,如果这个火喷发出来就是火山爆发了,这个火是要藏在地下的,因此,肾也是和大自然对应的,它在土的下面,属水,但是,在水中,还有火,因此中医说,肾是两水夹一火,两边是水,中间是一点火,这个火叫命门之火,水和火在一起,达到平衡,这是古代哲学追求的最佳状态,就是阴阳平衡,这叫水火既济。这样,肾中火不至于过热,水也不至于过寒。

如果体内水湿重了,那么,肾阳也会受影响,肾阳被抑制住以后,则肾中阴阳失去了平衡,阴气就重了。

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我们心阳不足了,那么,我们体内的水湿也会慢慢地重起来,这是相互的,脾阳不足了,体内的水湿也会重,肾阳不足了,也会出现水湿泛滥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湿和阳气的关系,明白了这个,大家也就懂了很多养生的道理。

如何鉴别体内有湿

1. 吃饭时,看食欲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点评: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自检脾胃功能,就能发现你是否脾湿。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们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水液,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2. 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态。健康人平时可以养成定期观察自己舌象的习惯,对照一些中医舌诊的图片,就可以发现自己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还有常见的齿痕舌,都是湿气盛的表现!

3. 感觉一下,你的体态

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点评: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4. 入厕时,看大便

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较软,而且大便完了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样软硬适度的条形。而如果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的大便就是脾湿的表现,说明身体消化功能异常。体内湿气过重时,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带量多,也是湿气的显现。

5. 工作时,看精神状态

是否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点评:古人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说明脾与肺的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脾气虚到一定程度,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短气、少气懒言,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祛湿气

食疗

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汤等。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它还有美容功效,有些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就是从薏米中提取的,不过,与其涂在脸上不如吃到肚里,让它由内到外都滋补。此外,薏苡仁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

党参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有较好疗效。《本草正义》记载,党参“与人参不甚相远”,“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若将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实在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佳品。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据说搭配红豆效果也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时,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平时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在此,推荐几个吃的,又可以解馋,又可以除湿!

薏米粥

薏仁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藉由吸附负责消化脂肪的胆盐,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进而降低血脂肪。另外,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所以能达到减肥的效果。由于薏仁不容易煮熟,过度烹煮也会破坏效果,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个小时以上。薏仁热量不高,却有饱足感,是养生保健的自然饮食中极富营养、又能清除体内杂质的膳食。据《中华偏方》说加点白糖还可以治粉刺!

薏苡仁党参粥

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将三者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每天早餐时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此粥滋补效果虽好,但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

绿豆薏米粥

将15克大米,15克绿豆,15克薏米洗净,加水熬粥。直接食用可充饥,清热解渴,补肺、健脾胃、清热、祛风湿、消水肿。也可以加上绿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绿豆薏米粥,绿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肿的效果。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肤的功效,而绿豆则有解毒的作用,使体内毒素尽快排出。对于爱美的MM,薏仁粥除了有美白的功效,同时还是一种低卡又可消瘦的减肥食品。

山药芡实薏米汤

每次可选用怀山药15克,芡实(也叫鸡头米)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赤小豆煲鸡

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可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重坠不适感等有效。

肝脾相利,养肝莫忘调脾胃

春季调肝养脾的食物很多,如糯米、燕麦、高粱、南瓜、茼蒿、板栗、红枣、山药等,而在这些食物中,茼蒿既是时令蔬菜,又能养脾,是最适合不过的食疗菜肴了。

茼蒿的茎和叶都可食用,吃起来不仅感觉脆嫩爽口,更有一股清香气息沁人心脾。它不仅是佳蔬,更是良药。中医认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本草逢原》上说,“茼蒿气浊,能助相火,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一次进食茼蒿不宜太多。同时,体质虚寒常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运动

我兄弟他爸妈开健身房的,上面写着六个字我至今非常喜欢——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在烹调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泡脚

据缙哥哥的老师(缙哥哥是中医药专业的,老师自然也是)讲泡脚的效果挺不错,后来缙哥哥去图书馆和网络上搜寻到以下泡脚方法,总结出以下内容

晚上九点泡脚效果最佳

“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保护它要讲究科学。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有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泡脚有好处,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在不同的时间段泡脚,起到的作用略有不同。如果想护肾,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左右泡脚,效果最好。

为何晚上9点泡脚最护肾?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养肝肾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效果更佳。

泡脚时间长短有讲究

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即水要多,时间要长,而不是随便拿一个盆放点水就行的,这样是起不到养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脚,而不是泡脚。泡脚时,水要没过踝关节,水温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由于金属易冷,所以泡脚的容器最好用木桶,其中可放一些有利于活血的丹参、当归;或放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可以起到清热降火的作用。

怎样算是泡好脚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万不要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的。泡到微微出汗是最好的,说明你的经络上下贯通了。

避开环境中的湿气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睡觉不要睡在地板上。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及时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应多开窗透气。

少盐,如果体内摄取了过度的食盐,那么很容易引起水肿,并且体内湿气增加。所以日常饮食最好不要放太多的食盐,这样有助于肾脏排水、去湿气。

戒烟戒酒不仅仅能够令身体更加的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去湿气。

用艾条点燃之后放到关元穴熏着,这种艾灸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去湿气的方法。(你跟我说没见过艾条?神马?听都没听说过?没关系,在这留言,缙哥哥告诉你艾条是神马东西!顺便告诉你一句,药店的艾条真坑!)

有规律的睡午觉

调味料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姜汤,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拔罐祛湿

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但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并且,不管是湿气入侵体内还是风寒入侵经络,拔罐都只能是缓解症状,并不能解除病根。长期在空调环境中易造成外湿,对这种情况,拔罐是有一定疗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内湿,此时拔罐就作用甚微。

拔罐用途非常广泛,基本不受季节的影响,但秋冬两季天气寒冷,拔罐时脱衣服容易着凉,要注意保暖。像现在4月份天气渐暖,拔罐后8小时内不宜洗澡。孕妇、体质虚弱者、皮肤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时容易出现皮肤淤血,也不适宜;儿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数和数量要比大人少。总之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此项可作为辅助!

按摩祛湿

对于老年人来说,按摩腹部也不失为一种调养脾胃的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次左右即可。另外,雨水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老年人可经常采用“干洗脚”的方法,来加强腿部保暖。即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按摩10~15 次。也可以通过散步、做一些伸展运动来达到调养脾胃的目的。

情志调养

此外,中医认为,“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不要太急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精心寡欲,以养元气。春季养肝是根本,但更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以免肝气过旺,造成“肝强脾弱”的失衡状态,影响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注意事项

食用薏仁应该注意的事项

因为薏仁会使身体冷虚,虚寒体制不适宜长期服用,所以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应该避免食用。

薏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唷!

薏仁虽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毕竟只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来治疗!

相关文章推荐

《手脚出汗或因脾胃虚弱》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