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0~65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3个月。在25例患者中,有5例继发感染者,首先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患处仍不收口,随后用健脾渗湿汤治疗。发病特点:发病多在夏秋季节;部位多在第三及第四趾缝间;症状为皮损、糜烂、渗液较多,伴瘙痒,且多伴有纳呆、乏力,苔腻,脉滑,病情缠绵难愈。
治疗方法
健脾渗湿汤组成:党参、黄芪、炒白术各15g,茯苓30g,泽泻、萆、佩兰各12g,丹皮、当归、赤芍各9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患处干燥、结痂,且停药3个月未复发)16例;有效(患处干燥、结痂,但停药3个月内有反复)7例;无效(患处潮湿不收口)2例。总有效率92%。
病案举例
某男,60岁,2002年8月17日就诊。患者既往有足癣病史10余年,近两年来每于8、9月份加重,涂擦达克宁霜后尚可缓解,但此次使用后不起作用。患者右足三、四趾之间皮肤因瘙痒难忍而被搓烂,渗液较多,伴有异味,足跗面近趾端红肿疼痛,纳呆、乏力,舌淡胖,脉滑。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109/L。先给予青霉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1天1次,用5天后,红肿及疼痛消失,血常规计数正常,糜烂面积稍有缩小,但创面始终不收口,渗液较多。遂投以健脾渗湿汤,水煎服,日1剂。服3剂后,渗液减少,糜烂面逐渐缩小。继服7剂,创面干燥,结痂而痊愈。
体 会
脚湿气无论由内伤所致,还是由外感所得,其治法无外乎健脾利湿。因为①从发病位置看,脚湿气多发于第三及第四趾缝间,而此处为足阳明胃经支脉循行之处,《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脾胃失健,内生湿浊,循经下注,浸淫肌肤而致本病;②《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外感湿毒致病者,其脾胃多虚,又湿邪外侵,每易伤脾,脾失健运,更助
内湿。因此,其治疗大法宜扶正祛邪,即健脾以杜生湿之源,利湿以祛既成之邪。遵循此法拟健脾渗湿汤,方中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健脾以利湿;萆、泽泻、佩兰利湿化浊以祛邪;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与当归相伍养血生肌以复旧;甘草调和诸药,兼以和中健脾。
济南市东方红医院:尹潇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