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春分节气后食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和激素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春风节气平分昼夜、寒暑,因此在保健养生时节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春分——大壮卦,四阳二阴
按照八卦计时法,春分节气正处于八卦中的大壮卦。由卦象我们可以看出,为四阳二阴。
此时说明阳气已十分强壮,此时所有生物都已开始强壮起来,包括细菌在内。因此,春分也是传染病多发时期。
熏香法,清洁环境
采用艾叶、苍术两者打粉,将其捻成药丸或条状,置于房中焚烧,可以达到净化空气、预防传染病之效。
《本草正义》盛赞苍术:“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
佩戴香囊
自古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的风俗和习惯。香囊是采用“熏治”疗法,使药气通过鼻直达肺部,肺朝百脉,开窍于鼻。
现代医学认为鼻腔粘膜下血管丰富,挥发性药物可迅速经粘膜血管弥散至全身,刺激分泌免疫球蛋白。通过佩戴香囊,可以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
防感香囊以苍术、黄芪为主药,具有益气固表、燥湿健脾,达到气旺卫实,邪不内侵;配合白芷、藿香等祛风清热解表药物,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改善脏腑功能,以奏补肺健脾、固表止汗之效。
春分对应的卦象中还存有两个阴爻,虽然春分已经日渐暖和,会给人夏季来临的错觉。但是此时节仍不时会有寒流侵袭,而且雨水较多。要时刻注意增添衣物,不然很容易让身体受风形成疾病。
春分,饮食须知
春分时大自然阴阳各占一半,饮食上也要“以平为期”,保持寒热均衡。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为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引起脘腹不舒,要佐以葱、姜、酒等温性调料,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春季,由于肝气的旺盛和脾胃阳气的虚弱,肝木乘脾,会导致食欲下降。所以,平时注意进食一些温性食物有助于脾胃阳气的振奋,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适量食用小麦、黑麦、小米、蚕豆等杂粮,不能多食性寒的春笋、雪梨等,同时也要注意少食过于辛辣的食物及油炸、烧烤等容易上火的食物。
运气菜(据说的,缙哥哥也不确定)
春季万物勃发,菜品繁多,大家可以多吃时令菜。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诫我们“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菜果就不吃。时令菜也是“运气菜”。食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因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药物、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杜甫《赠卫八处士》
《本草拾遗》中提到:“韭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在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中医认为,韭菜性味辛、温,归肝、脾、肾、胃经,有温补肾阳、固精止遗、行气活血、温中开胃之效。
早春之韭,鲜嫩碧绿,清香馥郁,之地柔嫩,可单独成菜。
春天人体肝气易偏旺,养生重在养肝。韭菜符合中医“助春阳、养肝木”的养生理念,另外多吃韭菜可祛阴散寒,增强人体的脾胃之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
《名医别录》记载“主利肝气,和中。”
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荠菜中含有含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延胡索酸、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荠菜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亦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
就像鱼在水里,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变化保持一致,养生方法要随着四时气候变化,寒热温凉,适当调整,才能长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