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其他资源   2021-06-07 22:17   1440   0  

李xx,男,47岁,已婚,干部,陕西省Xx医院会诊病例,住院号×××××。因患肝癌×××年手术,术后静脉输注血浆200mL后,即出现寒战高热、心慌、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症,T41.5℃,P122/次,BP70/30mmHg。西医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刻给予抗过敏药升压等药物进行抢救,血压不升。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6.0×109/L,中性粒细胞88%,淋巴细胞2%。3天后,仍需静滴多巴胺来维持血压,减慢滴速或减低浓度,血压即下降,白细胞仍很高,尿量少,500ml/d上下,病情危急。请张老急会诊。目前病人畏寒喜暖、盖厚衣被仍觉发冷,喜闭目,口渴喜热饮,无汗,食后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大便色黄,质软,1~2次/d,小便不利,口舌面长满疱疹,上颌及颊部有白色口疮。脉沉细弱,舌苔白厚而干。

根据以上症状,辨证为脾肾两虚,虚火上炎证,以温补脾肾之阳、引火归源为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潜阳丹加味。具体处方如下:

生麻黄10g,炮附片10g,细辛10g,肉桂3g,仙灵脾15g,炒山药15g,龟板15g,砂仁6g(后下),炙甘草5g,水煎服二剂。

二诊(4月8日):服药后恶寒减轻,小便量增多,口舌生疮好转,大便尚可,纳食增多,脉象沉细无力,尺脉弱。舌质稍红,舌苔同前。依据舌象加症状,可见阳虚症状改善,脾胃之气恢复,诸症好转,效不更方。考虑到患者为手术后出现的症状,有瘀血存在,今拟在温振脾肾阳气的基础上,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处方如下:

生麻黄10g,炮附片10g,细辛10g,肉桂3g,仙灵脾15g,炒山药15g,龟板15g,砂仁6g(后下),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5g,炙甘草5g,嘱服三剂。

4月13日追访:服上药后口舌疼痛好转,精神良好,血压稳定,口腔溃疡愈合,饮食正常,择日出院。

案例分析:患者病初,曾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心慌、脉滑数而疾,经西医对症治疗,发热消失。但湿畏寒喜暖、覆被程度不减,口渴喜热饮,小便难下,颊部及上颌均有口疮发白为主症,结合舌脉四诊辩为脾肾两虚,虚火上炎证,以温补脾肾之阳、引火归源为法。患者恶寒喜暖、覆被程度不减,辨证为里虚寒证。

《伤寒论》第7条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可知本病以阴证,里虚寒为主。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故见恶寒喜暖,覆被程度不减;脾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水液,津液不能上乘,故见口渴喜热饮;肾阳虚损,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难下;肾乃水火之宅,肾阳虚损,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故见颊部及上颌均有口疮发白。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潜阳丹随证加减。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现代药理研究阐明[1],麻黄细辛附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方可显著提高使危重患者低下的抗体产生能力,对激活免疫应答功能具有显著作用。“

潜阳丹出自清.郑钦安《医理真传》,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方用麻黄外散表寒,附子温经扶阳,细辛辛香走窜,能透彻表里,既能直入少阴,佐附子以温经,又能佐麻黄以发散在表之风寒。

三药合用,温少阴之经而发太阳之表,温阳中兼发散,解表中兼补虚,共同发挥扶正祛邪温经解表的作用[2]之。加龟板、砂仁、炙甘草取潜阳丹之意,另加肉桂引肾中上浮之火,下而归元,以治口舌生疮之本;加仙灵脾以温补肾阳,增强膀胱气化之力,以利小便;加炒山药以助脾胃健运。二诊中考虑到病情发生于手术后,方中加入红花、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疏通经络,做到未病先防。

本案总结:该病案为“过敏性休克”属急危重病,如果治疗措施不当,会出现严重问题,张主任医师运用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后,很快停用降压药,病人溃疡及疱疹愈合,纳食增多,尿量改善,休克得以纠正。张主任认为治疗急危重病时,切忌受西医诊断及病机所影响,应结合中医自身的辨证理论体系,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和参,三因制宜等措施,然后制定行知有效的方案。遵循中医的理、法、方、药原则进行治疗。

目前急性病症多采用西医治疗,何时运用中医治疗?当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没有更好的办法时才会请中医进行诊疗,此时疾病已相当危重,病情相当复杂,如果我们仍想着西医如何治疗,西医病名为何,病机怎样,那就失去了我们自身的优势,我们应当不盲从,不中医西化,发挥自身的优点长处去治疗急性病症,根据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治疗,这样临床上才能取得效如桴鼓的效果。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