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节气的重要性,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古代的人们一直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因此,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后逐渐转暖。从冬至起,每9天为一个九,共81天,唱着歌谣,过了“九九”,寒冬才算过去。冬至是阴极而阳生,阳气渐生,阴气渐降,白昼逐渐延长,夜晚逐渐缩短。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已有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录。
冬至夜长晨接阳,
防寒保暖添衣裳,
脚暖曝背勤搓手,
节欲护肤畅血流,
户外锻炼太极扬,
忌辣燥热坚果尝。
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一天阳气始生。养生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晒背、暖双足;饮食方面宜多食坚果,少食辛辣燥热食物;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
为什么数九的习俗从冬至开始?冬至为什么要吃馄饨,吃饺子?人过什么节呢?人过的节日都是自然的节点,中国人天人相应的智慧,品味不尽。
冬至习俗
履长
古代冬至有“履长”之贺,即家中妇女给长辈做新鞋袜。
人与自然同禀一气,在一阳复始的时节,人们只要能与自然同步相应,就会获得新的生命力。老人是家庭的尊长,在小孩添岁的同时,尤其要为老人延寿。在一阳新生、白昼渐长的时节,年轻后辈及时给老人奉上新鞋新袜,其显见的作用是帮助老人过冬,但其更重要的是民俗礼仪意义,是使老人在新岁之始,以新的步履与时俱进,健康长寿。
饮食——吃馄饨、吃饺子
庆贺冬至的食品与冬至服饰一样,也有着顺阳助长的象征意义。冬至节令食品最典型的是馄饨。俗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现今四时皆吃的馄饨在过去是冬至的专门食品。古人认为冬至时节阳气虽生,但阴阳包裹,阳内阴外,正与夏至相反,夏至食粽是为了破阳释阴,冬至食馄饨却为了破阴释阳。
馄饨形如鸡卵,颇似阴阳未分时的一团浑沌,在阳气始生的冬至日,人们食用馄饨,以模拟的巫术形式破除阴阳包裹的混沌状态,支助阳气生长。
除了吃馄饨,据记载,北方的一些地区还会吃饺子。据说,饺子的发明与医圣张仲景有关。东汉时期,南阳的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某年冬天回到老家南阳,见许多乡亲都冻伤了耳朵。他就把羊肉剁成馅包入面皮中,做成耳朵形的“娇耳”,又叫“饺子”,给人们医治冻伤的耳朵。于是后人每年冬至日都吃“饺子”,预防耳朵冻伤。这一民俗一直延续至今。
数九
民间的数九游戏,也是从冬至开始数起。冬至处于仲冬时节,是接受阳光最少的一天,但它还不是最冷的日子,由于地面热量发散的时间效应,冬至之后才进入酷寒时节,民间数九习俗即从冬至开始,俗谚有:“算不算,数不数,过了冬至就进九。”“进九”意味着严寒的到来,有民谚为证:“冬至前后,冻破石头。”
冬寒对于保暖条件简陋的古人来说,的确构成了严重威胁,人们是掰着指头度日。为了舒解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挨过漫长的冬季,人们很早就发明了“数九九”的游戏,从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人们将从冬至开始的“数九九”的游戏,作为冬令时间的习惯表达,虽然立冬是进入冬季的时气点,但人们从身体感受出发,将冬至作为冬天到来的真正标志。
九九歌,在近千年的传承中,虽有着历史与地域的变异,但其记述冬春交接的时间方式没有变化,我们从最近仍在流传的一首九九歌中可得到明证:“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养生
冬至之后,北风呼啸,天寒地冻,草木凋零,虫蛇蛰伏。为了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必须适应四时气候,总体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起居养生
具体地讲,在穿衣和居家方面,一定要采取防寒保暖的措施,但“暖”不等于“热”,冬季室温宜保持在20°C~23°C,温度太高,反而不利于健康。冬季应常晒被褥。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被褥经过暴晒后,会立即恢复干爽,变得蓬松、柔软、舒适、暖和,对健康大有裨益。
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常搓手对健康大有裨益。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劳宫、鱼际、合谷等。通过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于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逐渐兴奋起来;经常刺激位于双手拇指根部隆起处的鱼际穴,可疏通经络,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搓手时宜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两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其在转动过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时间可长可短,贵在每天坚持。
常晒背以养阳
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冬至时节气候寒冷,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经常晒晒后背有助于补益身体阳气。
暖双足防体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载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底。脚亦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穴位有60多个,故脚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脚部一旦受寒,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时节应格外重视脚部保暖。
除了要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平时还要多活动双脚,可常进行跑步、竞走、散步等运动,并应养成泡脚的习惯。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一烫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脚的营养供给,保持皮肤柔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编辑按:年老体弱之人泡脚不宜水温过热,参考烫脚适合所有人吗?为什么同一副药开始吃了有效后来就没效了?)
饮食养生
饮食上,宜选用羊肉、狗肉、鸡肉等温肾壮阳之物,有助于抵抗寒邪的入侵。饮食不宜过咸,因为咸味入肾,致肾水更寒,不利于振奋心阳。饮食切忌寒凉之品,以免耗伤元阳。
饮食忌辛辣燥热
“气始于冬至”因此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节。此时在饮食方面宜多样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
可常食坚果
冬至时节可多食些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时天气较冷,多数人吃后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坚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等,并含有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E,因此对防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并且应因人而异。
运动养生
冬至时阴气旺盛到了极点,阳气开始生起,并逐渐旺盛。由于阳是从阴里面生出来的,只有当阴足够旺盛时,阳气才能生得更好。因此,冬至后应注意运动不可过多,要在动中求静。假如一个人平时运动较多,在冬至前后就应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冬至时可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
附:《练功养生之八段锦,全套姿势(萌图动画版)极简记忆,附感悟》
也可常练“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具体做法是:每天晚上,起身平坐,两腿前伸,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半握拳,按在两膝上,使肘关节分别朝向左右斜前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极力以拳压膝;重心后移,双拳轻轻按膝,如此做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此功法可改善手足经络寒湿、臂股内侧痛、足痿、嗜睡、足下热痛、脐痛、胁下痛、胸满、上下腹痛、大便秘结、颈肿、咳嗽、腰冷等。
精神养生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和平和心态,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的乐趣,消除冬季的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