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月经周期用药之经后初期滋阴养血,以阴扶阴

其他资源   2021-06-19 05:00   2829   0  

经后初期,即经后的初期阶段,也就是月经干净后的开始时期,一般指月经干净后的3~5天时间内,但有的可达到7天,甚至还要长。其自然的生理标志,一般尚无表现,因为这一时期内尚无白带出现,只是阴长的开始阶段,阴长尚处于低水平,所以在这一时期内带下偏少。不过,我们从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有三种情况。

其一,是一般性的阴长不利,说明阴长的水平偏低,但尚属生理范围内的偏低者,仍能维持一定度的长消运动,但毕竟偏低,介于生理、病理之间,临床上颇为多见;

其二,是阴虚而致阴长不利,说明阴虚程度不重,仍能维持很弱的阴长运动,基本上处于一种静止状态,经后初期将要延长,带下很少,基本上缺如;

其三,是阴虚的程度较为明显,不仅阴不能长,相反有时还有所倒退,或者始终处于经后初期,呈明显的静止状态,临床表现带下甚少,而且阴道内有干涩之感,如有条件地方,可进行阴道涂片,观察角化细胞指数,以了解雌激素水平,一般雌激素水平呈低落,或有轻度影响。

上述三种情况,在经后初期,是常见的,特别是地处亚热带的中国女性,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况,更为常见,而且三者间的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就决定了治疗上的差异性,因而临床上应用滋阴养血,以阴扶阴,亦有程度上的差别,即一般性的滋阴养血,较重的滋阴养血,重剂量的滋阴养血。因为处于经后初期,主要治疗原则是滋阴养血,这也反映了经后初期的治法特点。

在滋阴养血法中,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阴虚常伴火旺,而且有的火旺十分明显,治疗上必须予以降火,不降火则无以复阴,所以降火亦有滋阴的一面。此即静能生水之意也。所以在滋阴中贯穿降火法,显得十分重要。

降火者,降什么火,用何降火药,得首先分析火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与阴虚的关系,特别是与脏腑的关系。简析之,火旺与阴虚,既对立又统一,对立者,火旺则阴虚,阴虚则火旺,火愈旺,阴愈虚;统一者,火与阴(水)互相交济,阴(水)主要来源于肾,火者来源于心肝肾三脏,心者君火也,肝肾者,内寄相火也,根据我们临床上长期的观察,一般滋阴降火,均指肾阴虚,相火旺的虚火。而火旺者,亦有指偏于实者,此与心肝两脏有关,因为心肝两脏,是阴中之阳脏,阳脏者,内有火也,火易动也。且心为君主之官,内藏神,肝为将军之官,内藏魂,神魂者,有关情志因素也。在情志因素的刺激下,心肝之火内动,心火上炎,将影响心肾水火之间的交济,从而导致火更旺,神更失安宁;肝火内动,亦必上扰,亦将影响肾肝水木之间的互根关系,而且还将影响心肾水火之交济,从而肝火亦旺,火旺阳升化风,魂不安藏,以致病变丛生。尽管心肝之火偏实,宜清宜降,但毕竟与阴亦即与肾水有关,心肝均需得肾水之阴以涵养,则火就不易妄动耳。

其次在滋阴养血方法中,还要注意到脾胃虚弱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亦常有所见,一面是肾阴不足,阴长不及,一面又见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常伴腹胀矢气,大便易溏,或在服用滋阴养血药物后,出现明显的脾胃不和症状,从而影响疗效,所以必须重视调理脾胃。有的服用滋阴养血方药后,效果并不理想,转以调理,或结合调理脾胃,疗效有所提高。正如前人所认为的:先天天癸始父母,需得后天水谷之精以养之。生化之源者,亦包括天癸之阴及其精在内。是以我们提出健脾滋阴法,而且在临床上用此颇不乏例。

滋阴养血法

这是经后初期的主要治法。根据阴长不及,阴有所不足的程度、性质、范围的不同,在滋阴养血法中,又可区分为轻、中、稍重的三种,即滋阴养血轻剂、中剂、重剂。

滋阴养血轻剂

滋阴与养血法的结合,就是滋阴养血法,亦可称为血中滋阴,是经后初期最为常用的方法,目的是用阴药扶阴,促进阴长,凡经后期无明显症状者,均可用此。本法的代表方剂有归芍地黄汤、养精种玉汤等,而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是加减归芍地黄汤,药用

炒当归、赤白芍、怀山药各10g,山萸肉6g,熟地12g,炒丹皮9g,茯苓、怀牛膝、寄生各10g。

经后初期服,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若服药后,小腹作胀,午后明显,矢气频作者,上方去当归,加丹参10g,砂仁(后下)5g,煨木香9g;

若服药后,出现纳欠脘痞,舌苔腻厚者,上方去当归、熟地,加入广陈皮6g,制半夏5g,炒谷麦芽各12g;

若服药后,出现胸闷脘痞,时欲嗳逆者,上方去熟地,加入荆芥6g,广郁金9g,娑啰子10g。

体会

滋阴养血轻剂,一般均用归芍地黄汤加减。归芍地黄汤,实际上是四物汤加六味地黄丸,归芍者,四物之代表药也,当归为动的一面属阳,代表归芎,白芍为静的一面属阴,代表地芍,这是养血的基本药物;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代表方剂,归芍合六味地黄丸,即为归芍地黄汤,而且内含养精种玉汤。但是当归与熟地相合,虽是归芍地黄汤中最为主要药物,但是两药相和合,易致腹胀便溏,故在具体使用时,常去当归,加入丹参10g,考虑到天癸阴水,来源于肾,因而加入寄生、怀牛膝,以加强滋阴补肾的功效。正由于本方补肾作用较强,可以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滋阴养血中剂

即在一般的滋阴养血方药中加重,所谓加重者,指三个方面,

其一是指扩充滋阴养血的药物,从滋阴养血药物的数量上增加之;

其二是指加重滋阴养血药物的性能,从滋阴养血药物的质量选择之;

其三是指加重滋阴养血药物的剂量,从滋阴养血药物的用量上加重之,同时增加服用剂量。

之所以要加重滋阴养血法者,因为这类患者不仅临床上有一定的肝肾不足症状出现,而且通过角化细胞指数,了解到雌激素水平偏低的情况,确定应用滋阴养血中剂。以阴扶阴,促进阴长,本法常用的代表方剂有二甲地黄汤、杞菊首乌地黄汤等。但我们临床上多用的是加味二甲地黄汤,药用

炙鳖甲先煎6~9g,左牡蛎先煎15g,熟地、怀山药各10g,山萸肉6~9g,炒丹皮10g,茯苓、白芍、怀牛膝各10g。

经后初期服用,每日1剂或2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同上。

体会

滋阴养血中剂,我们临床上所用的加味二甲地黄汤,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加入鳖甲、牡蛎两药,鳖甲、牡蛎是补养肝肾的良药。根据前人所论,此两味药物,不仅有滋阴的作用,而且能入奇经八脉。在明清时代,认为奇经八脉是妇科的特色,诸凡月经胎孕病证,屡治无效,无不考虑从奇经论治,所谓大补奇经,是调治妇女病的一大特色,而鳖甲、牡蛎是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前人所谓“草木无情,难生有情,血肉有情,大补奇经。”所以阴虚有所加深,阴长不良的情况下,需要加入此类药物。而且奇经中的阴,有动的一面,故用鳖甲,就在于此药有动的性能,甚为合适。

滋阴养血重剂

即在滋阴养血中剂的基础上,还要加重加大。所谓加重加大者,亦是指药物的扩充,数量增加,融合较多的滋阴药物;选择滋阴性能强的药物,质量上的提高;药物用量,特别是主药用量的加大,剂量的增加,以适应病情的需要。因为这类病人,不仅肝肾阴虚较为明显,临床症状颇多,而且由于癸水衰少,带下缺如,生殖道内包括阴道内有干涩反应,影响性生活,进行阴道涂片,检验角化细胞指数,示雌激素水平低下,呈衰落现象,因而必须加大滋阴养血的方药。常用的代表方剂有三甲复脉汤、滋阴奠基汤等。我们临床上多用的是滋阴奠基汤,重剂补肾方药,药用

龟甲(先煎)10~15g,炙鳖甲(先煎)9~15g,左牡蛎(先煎)15~30g,怀山药、熟地各12g,山萸肉6~9g,丹皮、茯苓、怀牛膝、制首乌各10g,乌元参9g,太子参12g。

经后初期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同上。

体会

阴虚偏重,癸水衰少,经后初期将要大大延后,所以必须应用滋阴养血重剂。即集中较多的滋阴养血药物,而且用量亦加重,所谓重剂治重病,否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且这些重剂量的滋阴药,有相当多的血肉有情之品,大补奇经,滋养肝肾,目的在于提高癸水之阴长运动的水平。

但是必须注意到脾胃之运化,因为在使用大剂量滋阴药物,脾胃运化之好坏,直接有关滋阴药物的临床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在重剂量的滋阴养血方药中,适当加入煨木香、山楂、陈皮、谷麦芽之类1~2味,以助长脾胃运化,可以提高滋阴药的临床效果。如果临床上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或者症状十分明显者,又当先以调理脾胃入手,待脾胃不和症状消失后,再予滋阴方药的服用,否则药后腹胀便溏,反而影响阴虚的恢复。

降火滋阴法

由于阴虚易致火旺,火旺则阴更虚,是以降火亦非常重要,亦可以说是滋阴中的又一法门。如何降火,根据我们临床上长期实践的体会,有降肾火、心火、肝火之不同。兹分别简析如下。

降火滋阴

或称滋阴降火,因为降肾火,是滋降虚火,是针对肾阴虚相火旺的病证而言。肾阴虚相火旺的病证,临床颇为常见,所以前人对此设立的方剂较多,如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清经散、两地汤等,但我们临床上较为多用的是加减知柏地黄汤,药用

炙知母6g,炒黄柏10g,生熟地各12g,怀山药9g,山萸肉6g,炒丹皮、茯苓、泽泻各9g,怀牛膝、玄参各10g,寄生12g。

经后期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若出现烦热口渴,咽喉干燥者,上方加入沙参10g,麦冬9g;

若出现脘腹作胀,矢气偏多,大便溏者,上方去知母、玄参,加入煨木香9g,炒白术12g,砂仁后下5g;

若出现头昏头晕,耳鸣明显者,上方加入钩藤12g,潼白蒺藜各10g。

体会

滋阴降火,或称降火滋阴,属于肾的范畴,故加减知柏地黄汤,颇为临床所常用,其中知母、黄柏两味药是降肾火复肾阴的主要药物,因为肾阴虚相火旺,属于肾火范围,故在降火法中,必须结合滋养肾阴,阴分得到恢复,才能使火下降不再上升。如相火过旺,煎熬耗阴,使阴虚者益虚,不得不先降其火,火降则阴得复,所以降火就是滋阴,用知母、黄柏者,尤其是黄柏,乃是苦寒降肾火之要品,知母助黄柏以降火,但知母毕竟偏于治阳明胃家之热,如胃家不足,或有虚寒现象者,不宜用此。有人认为,地骨皮善降肾中之火,但地骨皮清骨髓之热,如肾火过旺,烧灼骨髓者,必加此地骨皮也,还应加入胡黄连、元精石、寒水石、咸秋石等品,则清热降火之力更著,同时加入玄参、龟甲,以巩固降火之效。

清心降火

此法是在阴虚心火偏旺的病证中使用,此类患者,临床上不仅有头昏腰酸,带下甚少等症状,还有烦躁,寐差,甚则失眠等反应,舌质舌尖偏红,脉象细数,寸口尤旺也是特征,常用的方剂有:清心莲子饮、导赤散、清心汤等,我们临床上常用的是加减清心饮,药用

钩藤12g,莲子心5g,茯苓12g,黄连3g,合欢皮9g,丹参、赤白芍、生地各10g,麦冬6g,黛灯心1米。

经后初期服,日服1剂,水煎分2次。

若出现心烦失眠明显者,上方加入炒枣仁9g,青龙齿(先煎)10g;若胸闷气窒,时欲叹气者,上方加入广郁金9g,石菖蒲5g;

若出现头昏头疼,口苦口干者,上方加入白蒺藜10g,全蝎5g;

若出现脘痞腹胀者,上方加入木香、陈皮各6g,佛手片5g。

体会

清心降火,目的亦在于复阴,因为心肾相交,才能保持肾阴的充实,推动阴阳运动的发展,维持阴阳的相对性平衡。加减清心汤是从清心莲子饮、清心丸的方剂加减而来。清心莲子饮,又名莲子清心饮,来源于《局方》,药用石莲肉(临床上以莲子心代之)、人参、茯苓、黄芪、柴胡、黄芩、地骨皮、麦门冬、车前子、甘草,水煎服。清心丸或汤者,前人所制较多,如《丹溪心法》的清心丸,药用黄连、茯神、赤茯苓,黄连用量颇重,研细末蜜为丸,每服6~9g,食前米汤送下,一日2次,主要治疗心经蕴热,诸痛痒疮。《景岳全书》的清经汤,药用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芒硝、大黄各等分,研细末,每用20g,加竹叶20片,水煎去渣服,主要治疗心经实热,狂言叫骂,步履失常,便秘脉数,此乃邪蕴结于心胸者。《医学心悟》清心丸,药用生地、丹参、黄连、牡蛎、山药、炒枣仁、茯苓、茯神、麦冬、五味子、车前子、炙远志,研细末,金樱子熬膏为丸,每服9g,一日2次,开水送下,治心肾阴虚,精关不固,心悸多梦,头昏腰酸等证。可见心火亦有虚实之份,我们所用者,在于虚中之实火者,黄连泻心之要药,同时要求“静能生水”,保持心理平静,注意心理疏导,使心肾交合,才能巩固降火之效。

清肝降火

此法是在阴虚火旺属于肝火旺的病证中使用,凡此类患者,不仅有头痛头昏,腰俞酸甚,带下甚少等症状,而且还有烦躁易怒,两侧头疼,目赤胁胀等反映,常用的方剂有:丹栀逍遥散、清肝凉胆汤、滋水清肝饮、龙胆泻肝丸等。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是加减滋水清肝饮,药用:

丹参、赤白芍各10g,大生地12g,炒丹皮、茯苓、怀山药、泽泻各9g,山萸肉6g,钩藤15g,炒山栀10g,五味子、柴胡、甘草各5g。

经后初期服用,日服1剂,水煎分2次服。

若以头痛目赤为主者,上方加入夏枯草10g,菊花6g,苦丁茶12g,必要时加入龙胆草6g;

若出现胸闷脘痞,纳食不佳者,上方加入陈皮、佛手片各6g,广木香9g;

若兼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明显者,上方加入青皮6g,橘叶5g,金铃子9g。

体会

清肝降火,临床上极为常用。就妇科而言,肝肾病变,乃是主要的病理变化,阴虚者,肾阴不足也,火旺者,肝火之旺也,肾属水,水不足则不能养木,是以肝火偏旺也,故清肝火,亦有滋养肾水之意。肝火属实,但常与阴水不足有关,肝火升逆,故当清降,甚则泻之。我们临床上之所以多用加减滋水清肝饮者,就因为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的病证。滋水清肝饮为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而成,清肝与滋阴同用,若降肝经实火,或必须急则治标者,可先予清肝凉胆汤,或龙胆泻肝丸治之。清肝凉胆汤来源于《杂病源流犀烛》,药用白芍9g,川芎、当归各6g,柴胡5g,栀子、丹皮、龙胆草各8g,水煎服,原为治疗肝胆火盛,肝血不足,两胁胀痛,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苔黄,脉弦数等证。此外,还有清肝解毒汤等,均可用于肝火实证夹有热象者。

健脾滋阴法

这也是经后初期常用方法之一。由于阴虚与脾弱的对立关系,不仅在病理与症状上存在着矛盾,而且在治疗上的矛盾更为突出,滋阴则有碍脾运,健脾燥湿则有碍复阴,所以在健脾与滋阴两个方面很难协调,虽然张景岳创制五福饮、七福饮,专为脾虚阴伤而设,其中人参、熟地合用,表面看起来滋阴与健脾同用,互相关顾,但实际上在两者的燥湿之间并不协调,临床上的脾运欠佳的反应没有解决。经临床反复实践和试用,我们发现参苓白术散是治疗阴虚脾弱较为理想的方剂。经过实践的考验,形成了健脾滋阴汤,药用:

党参12g,炒白术、茯苓、怀山药各10g,山萸肉6g,煨木香6g,砂仁(后下)5g,赤白芍各10g,荆芥5g,建莲肉9g,广陈皮6g。

经后初期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

若肠鸣漉漉,大便溏泄,小腹有冷感者,上方可加入炮姜5g,六曲10g;

若出现胸闷烦躁,夜寐甚差者,上方加入合欢皮10g,玫瑰花5g,广郁金9g;

若出现烦热口渴,舌红少苔者,上方去砂仁,加入白扁豆10g,沙参10g,黄连3g,黄精10g,炙乌梅5g。

体会

健脾滋阴汤,即参苓白术散之加减方,重点还在于健脾,照顾到阴分。这里所指的阴,是天癸之阴水也,属于肾阴的内涵,因为肾阴癸水虽来源于先天,但培养于后天,是依赖于水谷之精以养之,故调理后天脾胃,亦有调复肾阴癸水的作用,故凡临床上出现腹胀矢气,或大便偏软偏溏,午后入夜腹胀尤著者,均需应用健脾滋阴法,且当以健脾为主,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即我们的验方,健脾滋阴汤,其中参,有白人参、党参、太子参之别,一般神疲乏力明显者,可用白人参,腹胀便溏明显者,可用党参,大便溏泄尚好,舌质偏红者,可用太子参。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