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性理论

姿势大全   2021-06-20 04:37   3062   0  

泛性论 pan-sexualism  过分强调性的生命本质与身心活动地位的观点和理论。泛性论把性欲视为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汉语中男女之异的性(sex)和生命与事物本质的性(nature)是同一个词,隐含有泛性论观念。泛性论在西方源远流长,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中已显露泛性论痕迹。德国哲学家A. 叔本华在《爱和生的苦恼》中称:“性爱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世袭君主,它已意识到自己权力的伟大,倨傲地高坐在那世袭的宝座上,以轻蔑的眼神统驭着恋爱,当人们尽一切手段想要限制它、隐藏它,或者认为它是人生的副产品,甚至当做不足取的邪道时,它便冷冷地嘲笑他们的徒劳无功。”继而F. 尼采把艺术创造与性活动关联一起,认为:“艺术家按其本质来说恐怕难免是好色之徒……一个人在艺术构思中消耗的力和一个人在性行为中消耗的力是同一种力。”S.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的集大成者,他创造“力比多”(libido,汉语译为原欲)等一系列新词,大多出自发挥泛性论思想的需要。他认为力比多是包含在“爱”字里的所有本能力量,这种性本能力量必须获得施展,若受到压抑,就会导致人得精神疾病。这种性本能力量可以转移或升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化创造,全是性本能乔装打扮向外发泄的方式。发展到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已成了性欲决定主义。他甚至把人世间的社会关系,如各类社团、教会、军队,更不用说亲属关系,均认为是由力比多做纽带联结起来的,无限地泛化性活动,把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均性化归宿。泛性论对于历史上的禁欲主义有巨大的冲击力,除此之外,它明显地不合乎科学的理性判断而有很大片面性和危害性。西方在20世纪出现的性自由、性滥用,以及离奇古怪的超现实荒诞艺术,不少方面是受到泛性论的影响。形成泛性论有两个思想根源:①禁欲观念,使人们的性感受特别过敏,长期处于性饥饿中的人,易诱发无穷的性联想,任何一个物体的性状、形态及功能均可与男女性器相关联。②把感情世界的爱与男女之异的性混为一谈,把一切快感均与性快感混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正是遵循这条思路。

阴茎中心论 penis-centralization theory  以阴茎的功用为出发点来评价性满足和性生活质量的观点和理论。依阴茎中心论的观点,性生活只有一个范型,即男人受女人的诱惑而产生性选择与性唤起,勃起阴茎并果断地插入阴道便算“成功”;继而在摩擦与高潮中射精,便达“满足”,这一过程是人类性生活的轴心。受男权社会及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性生活中女性的需求和权益长期被忽视乃至否定,故而阴茎中心论思想广泛地表现在性学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如性医学上有关早泄的标准很不一致,普遍认同的是对阴茎插入时间和抽动次数的判断,这一标准明显带有阴茎中心论特色。如果把女性的感受也作为一个衡量性健康和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那么所谓的早泄应当兼顾女性的需求。有人把女性达到性高潮之前的射精定义为早泄,则纯从女性需求的中心出发,有女权至上的特色。显然,公正的判断应当兼顾两性的共同需求。不仅是早泄,其他性功能障碍概念和性生活评价也往往涉及以何者为中心的立场观点。把两性和谐的性生活的成功和满意的标准局限于阴茎的运动,认可男子起发号施令作用,隐含有偏狭的性别歧视观念。科学、文明的性观念理应同样关注与重视性生活全过程中女性的平等参与和女性个人意志的尊重,包括全身心的感受和发言权。评价性生活和性满足,应当视性爱双方的情感交流是否畅通,是否都获得了快感,能否增进生活情趣,能否持续地维系缠绵缱绻的情意。

性本能论 sexual instinct theory  认为人类性行为像动物一样来自先天遗传性状的理论。性本能理论相信性冲动与性活动源自“生物力”,或称为“先天释放机制”,是一种生物界普遍具有的合目的性的天然现象。反对性教育的无师自通论便取自性本能论对人类性能力的估计。大多数生物学家均从自身所从事的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思想方法出发而持本能论观点。C. R. 达尔文著《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一书大部分篇幅是写动物的性本能与性行为,并把它们同人类的性选择相映照,以至近乎把人类的性本能与动物的性本能看做同一事物。S.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与泛性论学说,也立足于生物学,认为人类的性本能比动物强烈得多,且有多种表现形式,超越了动物所具有的周期性,是高等动物望尘莫及的。西方另有许多学者不同意把人类性活动与动物的性行为混为一谈的观点,对性本能论有各种修正或加以否定。他们认为人类的性行为除了梦遗(见遗精)外,是在有意识参与的清醒状态下乃至在特定理念支配下进行的,往往经过深思熟虑,再三推敲权衡而后发动。不管怎么说,人与动物在性行为选择上有很大差异,不单纯受性激素与有无性对象所左右。人类精神文化发育形成驾驭性冲动的某种自觉,可以受某种信念驱使,不同程度地制约来自原始性质的本能驱动,严格地管束自己的性冲动。久之这种管束也可能习惯成自然而不觉得难受,显示出性本能的淡化或异化。社会化完善的人,本能性质的性兴奋常能循规蹈矩地活动,如对婚姻外的异性,即使相当中意也不会轻易地释放冲动。但毕竟由于人性中也存在动物性因素,人类与动物的相像之处终究使性本能部分存在,A. H. 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动物性本能的一些残余。绝大多数具有不同信仰的个人,在性意识领域中似可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抗拒社会文化约定的性本能性质的驱力,特定条件下这种冲突可以相当激烈,以致引起焦躁和痛苦。对人类的性本能应当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加以认识与分析,对它过度的肯定与否定均非客观态度。

无欲论 asexual theory  认为人类不存在没有意识的本能性欲求的观点和理论。H. H. 霭理士著《性心理学·性冲动的性质》一文写道:“心理学界很早就有一个废止本能的概念的趋势,对于这个趋势我是赞成了好久的……本能的行动有没有意识作用,在主张用本能这名词的人,就把这问题轻轻搁过,认为无关宏旨。”无欲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类不同于动物,人类即使有性本能冲动,也不同于动物的欲。无欲论思想在历史上与性恶论纠缠一起。西方古人认为,性是恶的,而性之恶是由于人类有了性意识与智慧。《旧约全书·创世纪》中说人类的先祖—亚当和夏娃本来不知善恶,也不知有性欲,即不知自己身上有性的存在,欲也无从谈起,后来由于两人受到狡猾的蛇的诱导,错误地吃了伊甸园中的禁果,才发觉自己赤身裸体,羞愧难当,成了第一代罪人。人类是亚当与夏娃的后代,世代相传中始终离不开性欲这一罪恶,天天要忏悔与生俱来的罪孽。从另一方面看,既然人类的性欲是自己能感知到的,因而也是可加以控制的,不像动物,见到异性便按捺不住冲动。事实上,男女相处中,不难发现人类的性选择是相当挑剔的,当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上的种种原因而认为不应当唤起性兴奋或欲唤却不能时,性欲便不存在。常年生活在一起的异性亲属,仅少数乱伦者觉得难克制性欲,一般人并无性的欲求,也不用克制。常年厮守一起的夫妇,性欲常见愈来愈淡漠。遇到陌生的异性,如若觉得丑陋,也无性的欲念产生。人类的性本能是高度审美化的,性感成了美感。无欲论者还曾长期认为女子无性欲,女子的性欲必须经过男子的诱导、挑逗才能建立起来,成为后天获得的类似条件反射那样的神经活动机制。人类性欲的有无之争,很大程度上归于对“欲”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与规约,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结论。S. 弗洛伊德规约的性欲非常宽泛,于是认为连初生的婴儿也有性欲与性生活。有人观察到男胎儿在娘肚里就有阴茎勃起,性欲似乎在诞生前已有发生。深受性禁锢观念束缚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许多女性也确实一辈子没有性高潮满足和性接触欲求,她们不知道什么是性欲。性冷淡者往往要通过精心的性治疗才能唤起性欲。多数性冷淡女子因为兼有性厌恶观念而根本排拒性治疗,即使有丈夫请求、敦促也无动于衷甚或秽语相加。这一切表明,无欲论的存在也自有其合理的一面,至少揭示了人类性欲的部分规律。

节欲论 celibacy theory  认为个人必须也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性兴奋冲动的观点。西方学者早已察悟到:人类的性需求如果不加节制,便容易放肆纵欲而损及自身与社会,据此也得出性欲是邪恶的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中写到:动物在每年的特定时期,多数在春季,进行交配与繁衍,人类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不愁后代生下来无食物,变得一年四季天天都可繁殖与性交,乃至丧失了生育能力的老年人也照样乐意过性生活。他还观察到,长期在一起生活的男女、夫妇,彼此的性吸引力会减弱,以致丧失生育能力,遇到别的新认识的异性可望恢复生育能力。因而他认为婚姻制度正是为了节欲而设立,让一男一女日夜在一起,彼此性感变得迟钝,达到节欲目的。直至T. 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提出,克制性欲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从根本上压抑性欲,婚姻生活的既定格局内有着这种药方;第二是自觉控制个人的行为,认识到婚外性行为是可耻而邪恶的。男女在婚姻内寻求性欢愉是可赦之罪,事实上把性欲视为原罪的警戒在主观上含有节欲的目的。应当说适度的节欲,对任何人均有健康价值与社会适应价值。日常生活中与异性交往或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正常人均可能会不时引发性的兴趣,对此不加节制是难以想象的,客观上均须审时度势和维护个人尊严及遵从世道良知的规约。当这种客观约束自然地成为主观上不觉得有悖于人生的心愿时,个人也就获得了两性世界中生活的自由。西方学者宣传、劝告人们节欲的方式方法很多。但丁在《神曲·地狱》中写到:“我到一块没有光的地方,那里,地狱的风波永不停止,把许多幽魂飘荡着,播弄着,颠之倒之,有时撞在悬崖绝壁上面,则呼号痛哭,因而诅咒神的权力。我知道这种刑罚是加于荒淫之人的,他们都是屈服于肉欲而忘记了理性的。”这段文字显然是戒阻纵欲。但是,过度的节欲,可导致禁欲。

性驱动论 sexual drive theory  用性紧张、性刺激等概念来解释性行为动力的学说。这一学说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观点是把性行为看做平衡身体内环境的一种动力需求,满足生理上的泄欲愿望。当身体内的物质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产生了打破以往平衡的性紧张,性的欲求就如同渴望食物充饥一样油然而生。许多心理学家赞同性驱动论是因为不少生物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滥用性本能论,他们过分强调先天遗传,或宣传近乎玄妙的性能量动力机制,这样就难以揭示性行为发生、变化的规律,于是从科学研究一贯注重的实证出发,试图寻找性活动的物质基础与体内机制。人们从性发育和性欲产生的物质变化中也很好理解青年人思春求偶的原动力对应着性激素等物质的驱策效应。性驱动论对体内物质代谢平衡与失衡(打破平衡)与性活动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考虑是有益的,为性生理、性心理与性行为的运行规律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和科学思路。无可否认,性需求有张有弛,性紧张与性的亢奋状态必然对应身心上的众多物质的活动。在这方面认识的提高,是性科学进步与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标志。但是这一理论也并非无懈可击。有些性冷淡的人从不感到性饥饿或性紧张;而有强烈性需求的人,常常会花很大气力打破自我平静而设法唤起自我紧张心态来完成期望的性满足。因此,这一理论后来又提出性刺激的机理,把性对象的存在作为性感运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可爱的合意的性对象能推动性行为实施;可厌的性对象则瓦解性行为动力,导致逃避性结合。

性学习理论 sexual learning theory  认为性行为和性能力是经后天学习得到的理论。性本能理论认定性行为来自先天因素,而学习理论则相信是后天的自觉努力或不自觉模仿才掌握了性行为技能,尤其是对于人类才有的丰富多样的性技巧本领更是如此。学习理论甚至把学习行为推及动物,说公羊在开始交配时也常不顺利,要经历几度骑跨失败才能熟练地掌握交尾。在人类的性适应(包括异常的适应)过程中的确可以寻找到不少支持学习理论的例子。如小孩子在游戏中有不自觉的性别角色学习(过家家),表现出小孩子受两性世界日常生活的熏陶,对大人的性别角色行为与关系饶有兴趣。农村儿童自小能看到动物交尾,他们长大后发生性适应困难的可能性比未受系统性教育的城市青年少些。有许多对性活动的认识,以及在性活动中获得应对自如的能力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与积累的,以致长大成熟后难以回忆其完善过程。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气质、日常行为上的明显分化和社会化也有一定关系,这种分野常通过条件反射和受制于师长的赏罚原则而逐步形成。性治疗医生常遇到性功能障碍患者,其中不难见到以往性行为学习无成而性无能的男女,他们多须补修性行为学习课程。有些人的性唤起须经不断实习和反复的训练才能产生。性行为的学习有时会学歪,无意或故意均有可能。清代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明代一些大户权贵之家培养同性恋(相公)的经验,将买得或骗得的穷人家男孩置家室中,让其自小耳濡目染同性恋行为,直至觉得习以为常,然后逐渐诱使其进入角色,便可望很自然地适应同性恋活动。人们生活其中的性文化,无时不在陶冶感化性行为,不自觉地打上特定性文化生活的烙印。但是后天的学习与性行为的能力的关系也只能强调到适当程度,否则全盘否定人的生物遗传属性会成为另一种偏见。总体上说,人类的性行为与性能力是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合成的。

双重标准 double standard  对男女类似行为的不同道德评判。男女在性生理、性心理与性别角色分工上有很多同中有异的地方,然而在性与人生、社会价值方面,应当同享人的应有的平等权利。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男女在分享人生权利时,包括性爱自由度上,长期存在双重标准。在这一点上东西方传统无多大差异。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成长时期的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称:妻妾应当是老爷(丈夫)“忠实的狗”。事实正是如此。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描述过:不少人家的女子被老爷用体型高大的猛犬看守在屋里,足不出户。继而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在男女气质品格的评价上大同小异,均认为女人的缺陷大大多于男人。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曾建议男子汉们对付不听话的妻子时该像对付“桀骜不驯的牲口”那样套上笼头。而《创世纪》中则以上帝口吻对夏娃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两性世界始终存在男女对立与对抗,这种对立对抗与差异和欲望是相关的。不是男人占上风,便是女人占上风。要求家庭、社会太平安宁,男人占上风是必要的。由此生发出两性世界中的一系列双重标准。如男子可以主动追求女性,动作即使粗野一些也无妨,甚至对吃喝嫖赌也得认可、宽容。法律上涉及性罪错,对男性的处置常比女性轻,致使男子处于有利地位。如卖淫女可以被谴责、驱逐,甚或受制裁,嫖客则较少受管制与处置。男女相处中的双重标准受到社会进步与性文明的一再冲击与批判。恩格斯认为中世纪的“骑士之爱”,在两性关系中第一次注入卿卿我我的爱情乳汁,对原始的近乎动物的两性关系有所改造。资产阶级革命及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始终冲击着男性对女性的专制统治,并鼓舞女权主义者当仁不让地为争取两性平等平权而抗争。在清除男女关系的双重标准过程中,矫枉过正的观念与现象是性文明的隐忧,对此须寄以智慧的判断。

性的非理性主义 sexual irrationalism  认为对人类的性活动难以认识、无法理解,纳不进有规则的逻辑思维的观点。西方性理论中常见把人类性活动看做纯粹受感情支配的事物。柏拉图《会饮》篇中对爱神爱洛斯如此描绘:“长生不死的众神祗,最美的要算爱洛斯。他甜蜜蜜、懒洋洋,征服了众神和凡人的灵魂,使他们统统丧失了理智。”希腊神话说,爱洛斯是个有双翼的孩子,他携带弓箭在空中飞翔,随心所欲地朝地上的男女射箭,谁被他射中金箭就产生爱情,中了他的铅箭就会丧失爱情。古人用神话对难以捉摸的性爱的因果律做出想象和解释。在科学文化昌明之前,人类对自身和周围事物均缺乏理性判断,常受感情左右的性活动,自然更易纳入非理性的范畴。在莎士比亚著《哈姆雷特》一剧中,波洛涅斯对女儿说:“我知道在热情燃烧的时候,一个人无论什么盟誓都会说出口;这是火焰,女儿,是光多于热的,刚刚说出口就会光销焰灭,你不能把它们当做真火看待。”由于性源于自然造化、生命繁衍的合目的性需要,非理性主义便想象性与浩渺无垠的宇宙是合一的,这宇宙不可穷尽,性也无法真知。唯意志论哲学家A.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世界》中论及:“性器官比身体上任何其他外露的器官更是只服从意志而全不顾认识的。意志在这里只为繁殖服务,盲目地作用在无知无识的自然界中,与自然界一样不依赖于认识。”在性的非理性主义看来,自然界有难以预测的频仍灾祸,同样在人类性活动领域,也是不由理智安然驾驭。φ. M.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玛卓夫兄弟》中说:“一个男人爱上了某种美,女人的身体,甚至只是女人身体的某一部分(这是好色之徒会了解的),是会为了她出卖亲生儿女,出卖父母,出卖俄罗斯和祖国的。本来是老实的,会去偷东西;本来是温和的,会杀人;本来是忠诚的,会叛变。”王尔德归纳:“爱情是一朵毒化人的意识和充满幻想的美丽兰花。”性的非理性主义在西方性理论中并非占主宰一切的地位,许多西方古人不乏对性的深入洞察,拉丁文把性称为sexus,意思是分裂,男女之异,至今仍是性的最精当的定义。可是后来由于许多人经受不起性感情之弦的灵敏而强烈的震荡,总觉得性活动是无法理解的。直至S. 弗洛伊德,面对“性的”定义也觉得左右为难,他认为人类不存在性觉醒的可能,人一直为无意识与性冲动所左右。他创设的“力比多”等概念无法纳入科学实证的轨道。站在性科学的角度看,性的情感活动容易变化,有动荡是存在的,但这种变化终究仍有一定的制约和规律,理论思考研究在不同程度上总能参与对性及其活动过程的认识。

人类性文化史 history on sex culture of human being  人类性活动方式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现象之一。人类性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源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制度,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例如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部落的兴旺要求部落的人丁众多而且体格健壮。原始人经过漫长的时日,逐渐认识到血亲婚配使后代孱弱,而禁忌乱伦则可使子孙繁茂、身体强壮,并由此产生了乱伦禁忌。这种禁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如阉人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霸占大量的姬妾而又需要男人为内侍而将后者的生殖器阉割掉而形成的。这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现象之一。而社会的丑恶现象和弊病终必教育人民清除或改革它们,这只是时间问题。下面逐一叙述构成人类性文化史的重大社会现象或观念。

人类进化中的重大“性”事 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人类也是动物界的成员,也保留着一些和其他动物相同或相似的方面。例如食和性,既是动物的本能需要,也是人的本能需要。可是,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在性问题上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这不仅表现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上,而且表现在生理因素上。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