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察指甲时要有良好的光线(最好是日光,没有的话可以使用荧光灯照明),有适宜的气温(20°C左右,随着温度变化其他因素要考虑进去)。病人伸手俯掌,自然平放胸前桌上,高度以平心脏为宜,各指自然伸直,医者距手一尺用目直观,也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有时还可通过捏、捩、推、挤、揿、撂、捋、停等动作来观察对比。
诊察时宜逐一检查各指甲体、甲床、月痕、皱襞、脉络,分辨其形状、质地、颜色、泽度、动态等。一般应诊视两手指甲并相互对比,必要时亦可诊视两足趾甲。指甲上若有污垢者宜洗净,有染甲或有外伤史的指甲应除外。
其检查要领有:
甲体:是微曲透明的角质板,注意其形态、大小、凹凸、弯曲等;甲床:指按甲板透过角质层检查甲床形态、斑纹、瘀点等;月痕:甲根基底部显淡白色弧影,观其形态、色泽、经络动态;甲襞:皱襞之形态、色泽以及与甲体结合是否紧密规则;指甲的血气符号及甲下脉络的色泽与形态改变等。指、趾甲是皮肤的附属器之一,在胎儿 3 个月左右开始生长,至 5 个月左右可长成形。甲每日平均长 0.1 毫米左右。一般人使用右手较多,因而右手指甲比左手长得快。在同一只手上,中指甲长得最快,拇指和小指较慢。手指甲的生长速度是足趾甲的 4 倍。甲的生长还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青少年及成年人较婴幼儿、老年人快;中年以后逐渐减慢;妇女怀孕时较平常快。若指甲受伤脱落或手术拔除后,新甲自根部生长到甲缘处恢复正常形态,约需 100 天左右。
为什么要观察指甲呢?可参见《通过指甲诊断疾病的原理》。
正常人甲板可呈长方形、方形、梯形或铲形,甲面饱满、平滑、光洁、润泽、半透明,内泛红润之色,色泽均匀,其上有极细的平行纵纹,甲面无嵴棱沟裂,甲下无斑纹瘀点。甲板平均长度为 12~ 13 毫米,宽度不等,厚 0.5~0.8 毫米。其根部有乳白色的半月弧(半月甲),前部有淡红色的弧线,后面接甲皱襞,两侧接甲沟。弧线隐隐可见,半月弧嫩白,一般不超过总长度的 1/4,边缘整齐。向甲体加压时变白色,停止加压时立即恢复淡红色。小儿指甲较成年人薄而软,老年人指甲变得厚脆或干枯或有棱纹不平滑,亦属正常现象。
——本文摘自琅嬛福地《指甲的观察(诊察)方法》